返回首页

改革开放以来潍坊的变化,最好具体些。

来源:www.zhoukoushi.com   时间:2022-05-15 11:27   点击:128  编辑:单娥   手机版

潍坊工业发展较快。潍坊是历史上著名的手工业城市,清乾隆年间便有“南苏州、北潍县”之称,明清时代曾以“二百支红炉、三千铜铁匠、九千绣花女、十万织布机”闻名遐迩。新中国成立以来。现已初步开成以海洋化工、动力机械、农用运输车、服装及装饰面、电子通讯及信息处理、化学纤维、新型建筑材料、医药及保健品、食品饮料、造纸包装等十大产业为主体的工业体系、主要有原盐、纯碱、柴油机、空用车、程控交换机、氯化聚烯等108大类,5000多个品种。潍坊在八、九十年代更是山东GDP第二,在全国25个国民生产总值过百亿城市中第16位。

  (一)综合

  经济平稳较快发展。初步核算,2011年潍坊市生产总值(GDP)完成3541.85亿元,按可比价格比上年增长11.0%;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59.28亿元,增长4.2%;第二产业增加值1961.40亿元,增长12.3%,其中,工业增加值1760.97亿元,增长13.4%;第三产业增加值1221.17亿元,增长11.0%。一、二、三产业分别拉动GDP增长0.45、6.85和3.7个百分点。按常住人口计算,人均GDP达到38833元(按年末汇率折算为6163美元),增长9.6%。三次产业结构为10.14:55.38:34.48。

  2011年各县市区、市属开发区生产总值完成情况:潍城区167.7亿元,寒亭区(含经济开发区)139.1亿元,坊子区91.7亿元,奎文区130.5亿元,青州市402.3亿元,诸城市521.0亿元,寿光市542.4亿元,安丘市197.1亿元,高密市384.5亿元,昌邑市263.9亿元,临朐县162.2亿元,昌乐县191.8亿元,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30.3亿元,滨海经济开发区160.4亿元,峡山生态经济发展区18.3亿元。

  第四季度反映企业综合经营状况的企业景气指数130.6%,企业家信心指数125.5%,比上年同期分别降低15.5个和18.3个百分点,但均在景气区间之内。

  非公有(民营)经济发展稳中有升。全市非公有(民营)经济增加值完成1941.2亿元,比上年增长12.1%,占GDP的比重由上年的54.3%上升到54.8%;全市非公有(民营)经济户数33.3万户,增长12.5%;从业人员171.0万人,增长4.4%;注册资金1914.4亿元,增长25.5%;纳税额328.9亿元,增长23.4%,占全部税收比重73.4%,较上年提高0.73个百分点。

  2011年,全市累计发生各类安全事故1836起,死亡386人,同比分别下降15.2%和5.2%。

  (二)农业

  2011年,市委、市政府全面落实国家惠农政策,加大农业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,农民生产积极性不断提高,农业生产运行良好。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14.3亿元,按可比价格增长4.2%。

  粮食生产连续九年增产,部分经济作物产量略有下降。全市粮食播种面积达到1204.3万亩,增长0.4%;预计全年粮食总产量533.7万吨,增长2.1%。棉花产量5.1万吨,减少1.3%;油料产量25万吨,减少7.4%;烤烟产量3.0万吨,增长65.3%。蔬菜产量1129.6万吨,增长3.6%;水果产量88.4万吨,减少4.2%。

  畜牧业生产稳定发展。肉类总产量135.3万吨,增长9.9%;禽蛋产量26.9万吨,增长2.6%;奶类产量27.7万吨,减少0.2%。大牲畜年末存栏42.4万头,同比增长0.4%;猪年末存栏450.0万头,增长8.9%;家禽年末存栏12008万只,增长7.5%。生猪年末出栏729万头,增长9.9%;家禽年末出栏49487万只,增长9.5%。

  渔业经济持续发展。全市渔业总产值达到37.2亿元,按可比价同比增长2.8%;水产品总产量50.0万吨,增长9.1%。

  农业机械化水平进一步提高。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1301万千瓦,增长6%;联合收获机达到2.1万台,增长11%。全年共完成机耕面积702千公顷,机播面积993千公顷,机收面积866千公顷,机耕水平、机播水平和机收水平分别为99%、87%和76%。

  农田水利建设成效明显。全市共完成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投资24亿元,同比增长41.2%;新增改善灌溉面积83万亩,同比增长43.1%;发展节水灌溉面积38万亩,同比增长90%。

  (三)工业

  工业整体实力不断增强。至2011年年底,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4057家(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企业),实现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.5%。分登记注册类型看,国有企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0.9%,集体企业增长19.9%,股份合作制企业增长26.2%,股份制企业增长16.8%,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15.6%。分轻重工业看,重工业增加值增长17.1%,轻工业增长13.1%。

 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377.9亿元,增长28.5%;实现利润总额530.0亿元,增长19.2%;实现利税总额792.9亿元,增长17.1%;实交税金275.5亿元,增长22.2%。全年产品销售率为98.34%。全市饮料制造业、动力机械业、海洋化工业、纺织服装业、食品加工业、造纸包装业、电子信息业六大支柱产业全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825.6亿元,增长27.6%。其中,饮料制造业52.4亿元,增长29.5%;动力机械业2000.4亿元,增长19.2%;海洋化工业1557.8亿元,增长35.6%;纺织服装业1330.7亿元,增长29.6%;食品加工业1225.6亿元,增长29.1%;造纸包装业329.7亿元,增长21.2%;电子信息业381.4亿元,增长38.8%。

  装备制造业较快增长。全市装备制造业企业共1109家,工业增加值增长18.5%,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555.4亿元,增长22.7%;实现利润总额206.4亿元,增长13.3%,实现利税总额267.4亿元,增长9%。

  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迅猛。全市拥有电子信息企业137家,全年完成主营业务收入279.4亿元,增长46.3%;实现利润总额27.8亿元,增长53.2%;利税总额33.1亿元,增长52.1%。

  全市统计范围内的227种主要产品产量,有168种产品产量同比增长或持平,化学试剂、大型拖拉机、钢材、钢化玻璃、软饮料等产品产量同比增长30%以上。

  工业投入力度加大。全市完成工业投资1066.4亿元,增长20.6%。1288个在建项目中已有650个项目建成投产。全市计划投资5000万以上工业项目820个,其中过亿元项目389个,当年过亿元项目实际完成投资712.9亿元,占固定资产投资的27.4%。

  节能降耗工作扎实推进。全年共组织实施了节能量500吨以上的节能技术改造项目102个,总投资52.5亿元,项目累计年内可实现节能量93.3万吨标准煤。在抓技改的同时,加大钢铁、造纸、印染、焦炭、水泥等9大行业的淘汰落后产能力度,淘汰380立方米以下的炼铁高炉4座,产能160万吨;立窑水泥4座,产能35万吨;焦炉3组,产能35万吨;落后印染能力2.4亿米,涉及到22家企业的30余条生产线,年内可减少能耗74.1万吨标准煤。

顶一下
(0)
0%
踩一下
(0)
0%